王牌对王牌!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来了
(王牌对王牌!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来了)
为进一步加大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培养力度,助力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加快上海“五个中心”特别是科创中心建设,2022年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资助申报工作正式启动,入选“超博”计划的博士后人员可获得专项资金和配套经费资助。
“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资助申报
“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是上海市集聚和留用优秀青年科研人员的“王牌”项目。自2018年实施以来,对经过遴选的优秀博士后,由上海市给予每人30万元的资助,同时由设站单位给予不低于1:1的配套经费资助。四年来,累计资助博士后1675名,资助金额约5亿元。
为进一步加大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培养力度,助力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加快上海“五个中心”特别是科创中心建设,现开展2022年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资助申报工作。
一、申请条件
申请人须为2021年9月1日至2022年8月31日期间进入本市设立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全职从事研究工作的在站博士后人员(不包括定向委培、现役军人、在站研发型等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的人员),并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基本条件
1.具有良好的科研潜质、学术道德和综合能力;
2.人事关系在本市设立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或创新实践基地;
3.申报当年不满36周岁(1986年9月1日及以后出生),工作站博士后可放宽至不满40周岁(1982年9月1日及以后出生),每生育1胎的女性博士后可放宽1周岁,最多放宽3周岁;
4.须依托所在博士后设站单位及创新实践基地进行申请,资助期内不得变更合作导师,不得变更身份。
(二)优先推荐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设站单位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推荐:
1.在全国重点实验室、重大科学设施、重点研究中心、重大专项任务等重大平台、前沿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以及“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中从事研究工作;
2.在本市认定的高峰人才团队、院士、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和上海领军人才团队中从事研究工作;
3.在本市重点支持的宇宙与天体观测、光子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与计算科学、脑科学与人工智能、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量子科学、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大数据等人才高峰建设重点领域及未来产业领域从事研究工作;
4.在国(境)外高水平大学或国内顶尖高校、科研院所取得博士学位后,在列入教育部“双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名单的设站单位或设站学科,或在列入上海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设站单位中从事研究工作;
5.申报年度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进站后,获得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或面上一等资助)一项及以上,或在相关领域具有影响力的高水平期刊上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篇及以上;研究能力突出,取得重大自主创新研究成果;
6.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须为一级学科)研究;
7.在疫苗与新药、临床诊疗技术、智能防控、新材料与防疫用品等疫情防控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研发与应用中做出重要贡献。
(三)下列人员符合基本条件的,可直接入选“超博”计划
1.“超博”计划申报当年度入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以下简称“博新计划”),且未申报过“超博”计划;
2.获当年度上海市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优胜奖。
(四)下列人员不列入申报范围
1.已入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和派出项目、“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香江学者计划”“澳门青年学者计划”等支持计划的博士后人员;
2.已列入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上海市青年英才开发计划等本市综合性人才培养资助计划的博士后人员;
3.已列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师资博士后培养项目的博士后人员;
4.以拟进站人员身份参加2021年“超博”计划评审未入选的人员。
二、资助标准
(一)入选“超博”计划的博士后人员,由上海市促进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按照每人每年15万元、共资助2年的标准予以资助。设站单位对获得此项资助的博士后人员,应给予不低于1:1的配套经费。
(二)对“超博”计划申报当年度入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以下简称“博新计划”)的博士后人员,按照每人每年10万元、共资助2年的标准予以资助。
对先入选本市“超博”计划,再获国家“博新”计划资助的博士后,资助金额累计不超过20万元。
三、申报流程
(一)组织申报
设站单位、创新实践基地根据通知要求,组织本单位符合条件的博士后进行申报。申请人登录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门户网站(rsj.sh.gov.cn)下载、填写本通知所含《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日常经费资助申请表》(附件1,以下简称“《申请表》”)并将纸质版1份报送所在博士后设站单位、创新实践基地汇总。
(二)单位遴选推荐
本通知下发之日起至9月13日
博士后所在单位开展遴选推荐、公示工作。
1.流动站设站单位:
根据《2022年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申报名额分配表》(附件2)确定的申报名额产生本单位推荐人选。
以下人员不占本单位申报名额:
(1)符合基本条件的当年度“博新计划”入选人员;
(2)合作导师为经市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确定的高峰人才及团队核心成员或院士。其中,合作导师为本市高峰人才的,不限名额推荐申报;合作导师为院士或高峰人才团队核心成员的,每名合作导师限推荐1名;
(3)外籍、港澳台博士后。
2.工作站设站单位:
经单位审核后择优推荐,不限申报名额。
3.创新实践基地:
在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的全职研发型博士后,由基地根据《2022年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申报名额分配表》(附件2)确定的申报名额择优申报。
获推荐的人选应在设站单位内进行5天的公示。公示无异议的人员,由设站单位于9月13日前,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提交电子版《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日常经费资助申请汇总表》1份。
(附件3、附件4、附件5,发送至邮箱
)
(三)个人网上申报
9月6日至9月15日
通过本单位推荐的申请人登录上海国际人才网(人才计划项目申报—“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进行网上信息填报,上传《申请表》及相关证明材料,并完成提交。逾期系统将自动关闭,不再受理申报事宜。
当年度“博新计划”入选者完成网上信息填报并仅需上传《申请表》。
(四)单位审核上报
9月6日至9月19日
设站单位须于9月19日前完成网上申报材料与书面材料一致性审核,并提交上报。
(五)形式审查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将对申报人员进行形式审查,对不符合申报条件的予以退回,且不接受设站单位其他人选的补充申报。
(六)专家评议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组织相关专家开展评议,确定“超博”计划拟资助人选。
(七)公示资助
对拟资助人选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的开展资助工作。设站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递交获选人员的书面申报材料备案。
信息来源:海纳百创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相关内容
- 上海交大校长林忠钦:上交研究生是“高温炉”,解题不难做研究才难
- “双减”后的新潮流?留学回国,成为“住家教师”,月薪2.3万
- 「就业」复旦大学设置500个全职博士后岗位,即日起可报名
- 关于上海试点落户新政
- 父亲是上海交大博士,母亲是中南大学硕士,孩子是班里“学渣”?
- 「警方提示」没有房产,没有亲戚投靠,就没法在上海落户了吗?公共户了解下!
- 985研究生,在上海月薪4500元 如果是你你干吗?
- 上海985女博士公布11条“逆天”择偶条件:王思聪都配不上你
- 2021年上海落户新政策
- 做对这几件事,全日制MBA毕业搞定上海户口
热门文章
- 上海交通大学李晓菲课题组博士后招聘(长期有效)
- 上海职称落户:上海职称评审要求及注意事项
- 2020年上海居住证积分达标方案详解,非沪籍子女上学就靠它了
- 上海楼市现“抢房潮”:博士4次摇号失败,一楼盘收60亿认筹金
- 外地人嫁到上海符合条件可以直接落户,不一定非要等十年
- 上海中医药大学21年博士招简尚未发布,分析一下20年博士招简
- 四十岁上海女博士征婚11条标准被冲上热搜
- 「今日小爱说」上海市居住证积分“排雷”分享
- “不见面”审批举措一年升级4次,这或许是上海引进外国人才数量全国第一的理由
- 上海人才引进落户对公司有什么要求?
最新文章
- 2022年深圳五险一金缴纳比例
- 深圳市创业社会保险补贴和深圳市研究生创业补贴政策
- 非深户退休金比深户少吗
- 非深户销户提取公积金 有哪些流程和手续?
- 非深户社保如何转深户社保?
- 南宁灵活就业人员公积金贷款需要什么条件才能贷
- 最高63.6%,最低4%,城乡医保不同区域报销比例相差大
- 深圳该如何补交社保?
- 社保跨省迁移待遇有何影响?这些典型问题回应来了
- 一般公司买社保几档(公司买的社保一般是几档)
推荐资讯
- 2017年父母随迁入深户,医保要怎么办
- 2021年深圳宝安区人才引进补贴政策申请人一定要户籍在宝安吗?
- 2022年深圳入户标准人才引进什么条件
- 深圳社保个人补缴流程
- 在深圳非深户辞职后社保怎么交?非深户可以个人补交社保吗?
- 人才引进电话
- 2022年深圳医疗保险要交多少年才能享受医保
- 五险一金分档
- 外省转到深圳的户口还就可以转到外省吗?
- 深圳本科入户(本科入户深圳条件)